©主办单位:晋城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| 运营单位:晋城市民营企业服务中心 | 支持单位:山西自定义科技有限公司 | 晋ICP备05001036号-1
晋城市企业服务平台提示:使用大于1440*900分辨率/IE10.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!
泽州县深入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聚焦“小杂粮、蔬菜、干鲜果、中药材、畜牧”五大特色产业,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,深化拓展农旅融合等多业态,建全建强产业链,促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,增加农民收入,助推乡村全面振兴。
突出帮扶政策稳定,提升群众内生动力。泽州县常态化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,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,发挥党员干部在产业振兴中的带头引领作用,培育一批致富能手、创业之星、新型农民,鼓励群众靠辛勤劳动增收致富。落实好过渡期内帮扶政策,加大财政、信贷、保险及乡村特色产业支持力度,在政策、机制和教育上多点发力。抓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,健全监测、帮扶和退出机制,加强“三类户”排查识别,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,严格把握退出标准,规范退出程序,坚决杜绝“体外循环”、应纳未纳、帮扶措施不到位等问题。
实施农业特优战略,提升产业拓展动能。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,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万亩,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。聚焦“6+3”特色产业发展,加快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,全县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2300亩,推动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。拓展农旅融合多元新业态,开展景区化村庄创建,发展农耕体验和乡村旅游、乡村康养等新经济模式。在全县打造5个庭院经济示范村,支持200余户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庭院经济,每户奖补2000元。进一步做好中药材、小杂粮、薯类等五项奖补,激发脱贫户和监测户的内生动力。
开展“四个一批”行动,提升帮扶项目质效。按照“巩固、升级、盘活、调整”的要求,对全县“十三五”以来实施的137个帮扶产业项目,采取针对性措施,分类处置,提质发展。巩固类项目,持续巩固产业发展新成果,推进特色产业多元融合发展;升级类项目,着力开展延链补链强链,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,提升产业发展水平;盘活类项目,因地制宜,多措并举,盘活闲置资源,发挥资产效益;调整类项目,坚持稳中求进、妥善处置遗留问题,及时规划新产业,务实推动整改。对盘活类、调整类项目按照整改时限序时推进,进一步规范确权登记和协议签订,强化项目管护和资金监管,发挥好金村镇东六庄村蔬果种植省级特色基地的示范带头作用。
推动延链补链强链,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。支持保鲜、贮藏和分级、包装等产地初加工产业,以龙头企业为引领,促进脱贫山区农产品初加工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全面发展。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脱贫山区延伸,建设一批布局合理、优质稳定的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、农产品物流园区,推进农产品加工向县城、中心村镇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集中集聚,支持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、帮扶车间,促进就地转化增值、就地就近就业。对符合条件的脱贫劳动力和防返贫监测户劳动力发放稳岗补贴,全县就业帮扶车间数量和吸纳脱贫劳动力人数保持稳定增长。
实施多元帮扶举措,提升消费帮扶成效。构建消费帮扶县级沟通协调机制,立足实际,持续开展消费帮扶促产业振兴活动,积极利用各种平台推荐销售本地产品。通过“832”平台采购脱贫地区产品,带动脱贫地区特色产品销售;鼓励企业为脱贫地区提供农产品代销代储、产销对接等服务,鼓励引导各级组织到脱贫村开展消费帮扶。大力发展乡村e镇、农村电商、农村快递等新业态,推动特色农产品上行,对电商平台销往本县域以外地区的农产品及农副产品物流快件,给予每件1元的费用补贴。建立健全农产品滞销难卖应急处置机制,建立脱贫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目录,持续打造“太行一号”区域公用品牌,支持脱贫村创建“有机旱作·晋品”区域公用品牌,支持脱贫地区农特产品参加省、市品牌推介会,提升脱贫地区产品品牌知名度、带动力和影响力。(王来红 焦李敏)